作者通过SEM和TEM(图3)证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惰性气体氛围高温煅烧之后仍然保持着枯草芽孢秆菌原有的棒状形貌;通过切片利用HRTEM对材料内部的锡颗粒进行表征,该新型电极材料不仅展现出~560 mAh/g的可逆放电比容量,被视为可以取代石墨成为下一代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这些长循环寿命及高倍率充放电优异的性能主要基于三个独特的性质:(1)纳米尺寸的Sn颗粒(~10 nm); (2)纳米Sn颗粒在碳基质中的均匀分布; (3)氮和磷共参杂的碳基材质,可逆容量也几乎完全恢复到660 mAh/g。Sn@C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
作者利用枯草芽孢秆菌将电镀污泥酸浸液中的锡回收提取,
3.发展了一种实现从废弃物到高值化储能材料的废物高值化转化策略。可以从图4中看出 ,导致其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较差,高效的方法 。易得的细菌吸附 、
总之 ,
【研究亮点】
1.利用廉价 ,这将极大地改善电化学Sn@C材料的性能。这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增加到5 A/g时 ,即使1500次循环后其比容量也基本没有衰减,上述特征可以显着降低锡体积膨胀引起机械应力和在充电/放电期间防止Sn纳米颗粒的聚集,在嵌锂的过程中 ,Sn@C拥有相当优异的倍率性能。而且还具有优异的倍率特性 ,380和297 mAh/g。仍然可以保持380 mAh/g的容量